记录历史悠久的百乐门舞厅如何在新老群体中寻找平衡点


上海花千坊龙凤
晚上八点整,百乐门舞厅的鎏金穹顶下,92岁的萨克斯手周老先生颤巍巍地戴上1953年的铜制指套。他的乐谱架上夹着两种谱子:泛黄的《夜来香》手稿和电子屏显示的《野狼disco》改编谱。"现在的小孩喜欢在爵士乐里加电子鼓",老人调整着呼吸节奏,"就像我们当年在霞飞路偷学伦巴"。

舞池里正在上演奇妙的场景组合:穿着真丝旗袍的银发阿姨们,正耐心教00后女孩跳"水兵舞"的基本步法。"她们说这叫'元宇宙社交礼仪课'",交际舞老师林姐指着角落里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,"说学会这个才能在虚拟舞会上抢到好位置"。更意外的是地下酒窖改造的"声音博物馆",黑胶唱片墙上挂着二维码,扫进去能听到1948年舞女回忆录的AI修复音频。

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每月15日的"跨时空舞会"。00后DJ小吴用合成器重构《玫瑰玫瑰我爱你》,穿燕尾服的老克勒们即兴solo时,智能手环自动生成NFT舞姿证书。"那天看到周爷爷在台上吹《少年》",小吴展示着手机里疯传的视频,"弹幕都在问'爷爷还缺孙子吗'"。

end
阿拉爱上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