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道基于国家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,联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实地调研,覆盖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四省市,通过政策解读、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,全景呈现长三角地区在产业、生态、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进程。

【第一章 经济新格局】
◆ 区域经济总量:
- GDP总量:36.8万亿元(全国占比24.5%)
-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:42%
- 数字经济规模:12.6万亿元
◆ 产业协同图谱:
→ 上海:国际金融中心+科技创新中心
→ 江苏:先进制造基地(13个国家级集群)
→ 浙江:数字经济高地(数字经济占比48%)
→ 安徽:新兴产业集群(量子科技等)
【第二章 创新共同体】
■ 科技基础设施:
- 大科学装置:21个(在建8个)
- 国家重点实验室:286家
- 技术交易额:9800亿元
新上海龙凤419会所 - 科创板企业:236家(占全国47%)
■ 创新走廊建设:
√ G60科创走廊: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.2万家
√ 沿江创新带:国家级开发区28个
√ 沪宁合产业创新带:研发投入强度3.8%
【第三章 交通一张网】
• 轨道上的长三角:
- 高铁里程:6800公里(密度全国第一)
- 城际铁路:建成12条,在建8条
- 跨省市地铁:7条线路贯通
• 世界级港口群:
→ 上海港: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
→ 宁波舟山港: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
上海龙凤419官网 → 长江黄金水道:年货运量35亿吨
【第四章 生态共保联治】
√ 太湖流域治理:Ⅲ类水以上断面占比88%
√ 大气联防联控:PM2.5平均浓度28微克/立方米
√ 生态补偿机制:年度资金规模超80亿元
√ 绿色低碳示范区:5个国家级试点
【典型案例】
★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:
- 跨省域规划体系统一
- 生态环境标准一致
-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
- 创新要素自由流动
★ 上海大都市圈: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- 1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
- 产业链本地配套率75%
-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项目56个
- 联合招商机制成效显著
【专家观点】
•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周委员:
"长三角正在从区域合作迈向深度一体化,这种新型区域发展模式具有全国示范意义。"
•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吴院长:
"通过构建创新共同体、产业共同体和开放共同体,长三角正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。"
【未来展望】
▶ 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
▶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
▶ 绿色低碳转型深化
▶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