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城市观察组历时9个月深入调研上海16个区、52个重点项目,访谈包括政府官员、企业家、专家学者、市民代表在内的328位相关人士,结合上海市统计局最新经济数据,全景呈现上海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与转型挑战。


【首席城市记者 李政 上海报道】清晨6:00,张江科学城的量子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最新一代光子计算机;上午10:30,北外滩世界会客厅,国际航运精英们讨论着数字孪生港口的建设方案;傍晚7:00,徐汇西岸美术馆大道,市民在艺术装置前打卡拍照;深夜11:00,临港新片区的数据中枢仍在处理着全球跨境贸易信息。这些时空碎片拼凑出2025年上海作为"五个中心"的立体图景。

第一章:硬核竞争力
1. 经济引擎升级
• 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500亿
• 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达68家
•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集聚度全国第一

2. 制度创新突破
• 自贸区5.0版负面清单再缩减28项
上海贵族宝贝自荐419 • 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企业超500家
• "一业一证"改革覆盖95%行业

第二章:城市温度计
1. 民生工程进展
• 旧改受益居民累计达150万户
• 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覆盖率92%
• 15分钟生活圈达标率98%

爱上海419论坛 2. 文化软实力
• 博物馆数量达186家(全球第二)
• 演艺新空间年演出场次超5万
• 海派非遗活化项目获联合国奖项

第三章:区域协同战
1. 长三角一体化
• 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140项
• 科技创新共同体投入超千亿
上海娱乐联盟 •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显著

【数据透视】
2025上半年上海市GDP达2.8万亿元(同比增长6.2%),金融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万亿,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3.8%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%,研发投入强度达4.3%。

【专家观点】
同济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指出:"上海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关键转型,这种以制度型开放为特征的发展模式,将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中国方案。"

《全球城市指数报告》显示:上海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球前五,在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等维度已进入第一梯队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