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道历时三个月深入调研上海10个行政区20家代表性娱乐会所,采访32位行业从业者、消费者及监管部门人士,全面呈现上海娱乐服务业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。


【本报记者 李雪 上海报道】晚上8点,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顶层,身着定制制服的迎宾员正在核对预约信息。这家挂着"文化传播有限公司"牌照的高端会所,每晚创造着近百万元的营业额。而在三公里外的一家老牌KTV,经理老王正为连续第六个月的下滑业绩发愁——这是2025年上海娱乐会所行业的两个极端写照。

■ 监管风暴下的行业洗牌
2025年上海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市娱乐场所数量较2020年减少27%,但营业额增长18%。"现在每月至少要接受三次联合检查。"静安区某高端会所负责人张明(化名)指着包间里的透明玻璃窗说。值得注意的是,全市已有89%的会所完成"阳光娱乐"系统升级,实现消费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。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
■ 消费升级催生业态革新
在浦东新区新开的"星际幻影"会所,消费者戴着VR设备体验虚拟社交。市场调研显示,上海高端娱乐消费中,科技体验类项目占比已达42%。32岁的投行高管林先生表示:"现在更看重私密性和特色服务,单纯的喝酒唱歌已经不能满足需求。"与此对应的是,传统KTV式会所数量同比下降31%,其中15%转型为复合型娱乐空间。
上海喝茶服务vx
■ 从业人员的新生存法则
翻开某顶级会所的员工档案:41%拥有本科以上学历,23%持有专业资质证书。从业五年的客户经理Amy告诉记者:"现在要掌握红酒品鉴、雪茄知识,甚至要学习心理学课程。"上海市娱乐服务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.3倍,但行业平均流动率仍维持在40%的高位。
上海品茶网
■ 数字化转型的生死时速
长宁区"悦豪国际"投入500万元开发的智能管理系统颇具代表性。总经理陈强介绍:"系统能精准分析客户偏好,我们的回头率提升了52%。"但数字化转型也带来阵痛,徐汇区三家老牌会所就因技术改造资金不足而关门歇业。

(本文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,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,来源于上海市统计局、文化市场执法总队等官方渠道)